好事成双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好事成双小说 > [红楼]黛玉弟弟爱种田 > 第59章 立户

第59章 立户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四月的扬州再来镇,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样子。

王晓清和王重碧打开家里修好的篱笆门,迎面而来的便是盛开的梨花,洁白如雪的簇拥在树枝上,诉说着春日的豪情。

一如王氏姐妹一腔的热情。

“林姑娘可真厉害,说要帮我们立户,还真就说服了朝廷。”王晓清崇拜的道。“这下重碧你有户籍参加来年的童子试了!”

“希望可以顺利办理下来。”矮了一节的王重碧走在王晓清身边,却不如姐姐这么兴奋。

“那自然是可以的!陛下自然是为民着想的好陛下,不仅咱们呢,你看镇上卖豆腐的李嫂子,村上死了儿子的王大妈,她们现在都很难,夫家没有了男丁,被旁系给赶了出去,娘家又已经是弟弟媳妇当家…连个家都没有了…”王晓清脚步放缓了一些,头也低下了,面色变得有些复杂,官衙里的老爷们都是男的,自然很少考虑到女人们尴尬的处境。

“如果不是林姑娘,我们肯定也是……”王重碧点点头,又看到姐姐情绪低沉了一些,忙打起道,“还好我们有个好陛下,放开了女户。”

“重碧你也发现了吧,咱们的同学,邵明~”却见王晓清一脸的八卦头凑到自己跟前,一脸的深意。

“啊?哪个?”王重碧一时大脑没转过来。

“邵地主家的儿子,就是你后座的那个,被他们骂小白脸的那个…”王晓清提醒道。

“哦!他呀!”王重碧恍然大悟道,邵明跟她年纪差不多大,因家里富裕,一直有仆人帮忙做粗活,又因长得白净,性格腼腆,被学堂里那些人骂小白脸。

“他其实是女的。”王晓清轻轻在王重碧耳边道。“我那天去茅房的时候,他家跟着的仆人不在,刚好看到了。”

啊?!

“她爹在她还没出生的时候,就已经死了,她是遗腹子,如果不是儿子,她跟她娘就会被邵家旁系亲戚赶走。”王晓清一脸的戚戚。

“可是她娘,不是官家的大小姐吗?回娘家也是好的。”

“嫁出去的女儿,泼出去的水,她娘的娘家,现下已经是她舅舅和舅妈当家了,哪里顾得上她这样的远房亲戚,更何况她舅妈是十八里乡里,有名的泼妇。”

“那她多可怜啊。”

“是啊,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。”

王家姐妹一路八卦一路到了再来镇衙门。衙门里的人对王氏姐妹十分熟悉,毕竟是有大官打过招呼的人,而且一早也收到了来自上级的书信,指明了这两人的户籍是上头特意关注过的,一定要妥善的办理,因此,早早便准备好了相关的文件,待王家姐妹一来,便很快办理好,拿到了自己的户籍:

江苏省扬州市再来镇第六区第九十一保第四甲第七户。

户长王晓清,年龄十四岁,世居农户。亲属1口(女1口)。

附住户为户长妹妹八岁。

“太好啦!以后我就是户主了!”王晓清谢过衙门的人后,便带着王重碧往回走,一路上拿着户籍证明爱不释手的看来看去,逢人便炫耀一番,“看,我和妹妹的户籍证明!我是户主!”

“姐姐你是户主了!”王重碧也开心的满脸笑容。

“这下你明年能去参加童子试,往后我也可以去参加科举呢!看我给你拿个状元回来!”王晓清蹦蹦跳跳的走上青石板桥上,看着路边盛开的迎春花,只觉自己正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。

“得赶紧回去给林姑娘写一封信呢!”王重碧道。

“对,重碧你回去先写信,我去再炫耀炫耀,也告诉李嫂子和王大妈,她们有了自己的户,以后就能有自己的产业,不用再依附别人了,待明日开学,我也要将这个好消息偷偷告诉邵明才是。”王晓清兴致勃勃的道。

“诶,姐姐!”王重碧还没来得及回王晓清,就见自己的姐姐拿着新拿到的户籍,急匆匆的就走了。

人家也想多看看自己的户籍嘛,王重碧内心道,还是认命的往家走,一边想着回复林姑娘的措辞。

王重碧做事一向认真仔细,她先是打好腹稿,又写了一封详细的草稿,为了给黛玉提供更多的建议和信息,她将办理户籍所需要用到的东西和办理的流程,以及为她们办理手续的官员的情况,都交代的十分清楚,最后又将拿到的户籍证明详细描述了一番,再又字斟句酌得修改了好几遍,而后用十分端正的簪花小楷,一字一句的抄录到新买的信纸上,又仔细的吹干了墨水。

这样一番下来,已经快两个时辰了,但是王晓清还没有回来。

——难道出什么事儿了?

快到午时,王晓清才一脸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中。

“姐姐,怎么这么晚?”王晓清忙赶上前去,接过王晓清手里的户籍证明,见完好无损,方才放下心里。

“李嫂子和王大妈,办不了女户。”王晓清道。

“为什么呀?”王重碧问道,心里却冒出一种——果然如此——的想法。

“衙门的老爷说不行,说她们缺少了一些资料,不满足条件。”王晓清扣了扣头,一脸的不明所以,“可是,我们今天不是也少了不少东西,都可以让我们后补吗?”

“我写了给林姑娘的信,我们一起再补充进去吧。”

待黛玉收到王家姐妹的信时,正在崔凤仪家中。

得益于黛玉在御前的呈述,皇甫明柯在看了条理清晰、结构严密、表达精准、论据周全的女户论后,理所当然的认为背后的人是崔凤仪,而崔凤仪此次回到荥阳郑家,不仅成功带回了女儿郑新月,还在郑家以及荥阳周旋,为皇甫明柯争取到了不少的空间。再加上黛玉和林家在甄家倒台一事上的杰出贡献,以及不争不抢的良好姿态,皇甫明柯现在十分看重林家姐弟和崔凤仪,因此爽快的答应了黛玉呈上的新政,还特意吩咐下去,立马帮崔凤仪办理好了当朝第一个女户户籍。这事儿办的十分低调,但是各世家贵族都听到了些许风声,第一次脱离开荥阳郑家和清河崔家,正式关注崔凤仪本人,郑家和崔家都默契的保持了沉默。

之后,崔凤仪更是直接在上书房以女子身份露面,公开担任皇子公主们经史的先生。

随着黛玉满了十岁的生辰,今年是参加童子试的最后一年,崔凤仪加紧了对于黛玉的授课,每日下课后将人带到家里补习科考的科目。

黛玉午间休息时,紫鹃从外面带来白英传过来的信件,正是王氏姐妹寄来的,黛玉看着王重碧和王晓清在书信里写着的关于未来的畅想,脸上不由的就挂上了微笑,由衷的为她们感到高兴。

不过这微笑在看到最后一段时,便消失不见了。

“老师,我呈给圣上的那篇女户论,是不是还是太过理论了?”黛玉将信递给崔凤仪,“李嫂子和王大妈的情况,虽然也考虑到了,但是重碧在信里提到的这些资料,确是我没有想到的,这样的情况,要怎么解决才好呢?”

“哼,第一个女户明明是母亲跟我。”郑新月也在一边,便倚在崔凤仪身边也看了信,看到王家姐妹兴奋的写道自己是第一个女户时,不由的吐槽道。

崔凤仪带着责备看了郑新月一眼,这丫头之前在郑家被压抑的有些久了,现在跟着母亲正式立户,每日里见着崔凤仪的豪爽作风,整个人有些矫枉过正的感觉,过于活泼了些。

郑新月见状不以为意的做了个鬼脸,又蹦蹦跳跳回到自己的椅子上,托腮看着黛玉和母亲的谈话。

“哪里能怪你,你才多大?”崔凤仪看着黛玉笑道,“写信叫你的两个小姐妹放宽心,不过却要再等些时日,这样的户籍政策,户部的各位大臣们,不知得推敲多久。好在圣上和皇后都十分重视。”

况且中央的政策制定好了,要按照圣意正常推行到地方,还不知道要经过中央和地方多层官员的多少次争论和博弈,这才哪儿到哪儿呀。崔凤仪内心默道,看着黛玉一脸的自责,这事儿还是以后再慢慢教你吧。

“对了,黛玉,童子试报名得到户籍所在地,你可想好了回姑苏的借口了?”

暂且不提崔凤仪与黛玉关于童子试的后续安排,在遥远的西北甘肃,因着某一个事物,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利益,为此相互博弈相互斗争的问题,林旷也遇到了。

——这次并不是土豆。

而是玉米。

玉米这玩意儿,其实在前朝就已传入中国,最开始是藩国进献给宫里的贡品,因此一开始其实是御麦,而非玉米。

前朝的玉米种植规模十分小,根据林旷与各地老农的交流与调查,这玩意最开始口感极差,且产量十分有限,因此一直不为农户们青睐。

不过随着多年的种子优化,在本朝已经开始有较多人种植,且因其耐储存和高饱腹感的特性,受到了贫农们的喜爱。

按理说,这样的作物自然需要大力推广,尤其是在灾年间。

然而,朝廷出台了多个禁止玉米种植的政策。

“自皖民开种包芦以来,沙土倾泻溪竭,填塞河流,绝水利之源”。*1

玉米作为高产作物,对土壤的养分需求确实比较高,而这种作物对水分需求也很高,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土壤质量退化、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。

林旷想道,不过,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灌溉系统出了大问题啊!

还好我来了!林旷得意的想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