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事成双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好事成双小说 >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> 第177章 思量

第177章 思量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抱琴怕不是经常要替她主子抱着琴,干的纯纯体力活,所以力气特别大?王喜凤只觉得这丫头轻而易举就将她按住,算是为她争得了短暂的调整机会,没干出什么OOC的事情来。

若不是在贾府的副本里不止一次出现过太监宫女,她还真的反应不过来。吓了她一跳的这人可不就是一身太监打扮?妈耶,这是已经入宫了?

王喜凤难得醒来的时候头脑不太清晰,身子也绵软无力,八成是病了。她所担心的过激动作不过是毛毛雨,抱琴也只是顺手搀了她一把。只是,一个太监凑得这么近,的确让王喜凤很不适应。看来即便元春背后有荣国府这块牌子,进了宫之后依然没有太大优势。

旁边的抱琴重新给她掖了掖被角,开始圆场:“公公勿怪,方才太医来看过,不是什么大症候,依方子煎药休养几日即可。劳公公费心探视。”

早有一旁立着的丫鬟听王喜凤吩咐,悄悄递了荷包过来,抱琴熟练地将荷包塞给这位跑腿办事的太监,亲自将人送出门去。

元春跟后面的弟弟妹妹们年龄差距比较大。她入宫时,剩下的小不点们最多幼儿园在读的年纪。她与胞弟贾宝玉长在贾母膝下,甚至亲自给宝玉启蒙,教他读书习字,格外亲近几分。而今一朝入宫,这些亲人都进化为回忆,想再见一面何其难也。

虽说按照游戏的尿性,做元春的任务不可避免,可真正迎来这个副本,她依然觉得无所适从。当年追四郎和嬛嬛的时候谁还少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智商?如今真轮到她来开启宫斗剧本杀,才知形势险恶。

王喜凤身边就抱琴一个贴身丫鬟随她进宫,余者都是宫里根据品级分配的人手,并不会因为她的家世背景就有额外待遇。苟归苟,却再不敢如以往那般疏懒,脑子也该拿出来操练起来。

元春说来是入宫当女史,本质上就是充入后宫的意思。刚入宫的新人,起点都不高,上头还有品阶更高的娘娘们,任凭你是谁,初来乍到都知道谋定而后动,先观望。

根据抱琴的叙述,方才那太监便是个有来历的,乃在大名鼎鼎的敬事房当值。嫔妃们的身体状况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信息,太医诊断和亲身探询可谓双管齐下。

看多了清宫戏,都以为敬事房就是让皇上翻牌子的,实际上人家要管的可多了,大家耳熟能详的翻牌子不过是其中的一环。入宫学规矩时,这些东西早就被科普过,便也不觉稀奇。如今的贾府还没有十年之后那种颓败感,外祖家的舅舅王子腾也有腾飞之相,元春虽没有特殊待遇,却也没到平白无故任人欺凌的地步。

王夫人心疼长女,明里暗里塞给她的金银细软不老少。要想在宫中立足,少不了各处打点,该备上的必得备妥了。若说王夫人阅历差点,贾母当了这么多年的国公夫人,别人想不到她也是能想到的。元春作为贾母的嫡孙女,享受到的关爱和待遇首屈一指,要承担责任时也是首当其冲。

红楼一书中对元春在宫中的生活接近于无,可谁不知宫门似海,多少花骨朵一般的姑娘填进了那个大坑,到死都没出来过?元春省亲时的几次落泪多少能看出那些年的煎熬,或许她早看出了一夜封妃的猫腻,却无法改变既定的结局。

王喜凤再不济也修过毛概马哲思政课,遇事看国际国内形势,分析内因外因个性共性等等,基本的思考能力尚存。元春在宫里过得如何,跟她本人是否优秀关系不大,主要看外因。当然,若看不清形势非要作,那也与人无尤。

她这次病倒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已不可考,反正入宫后第一轮亮相已轮不到她。这倒跟嬛嬛小主有些像。不过人家至少有宛宛类卿的饵,四郎早晚要上钩。而她只是维持表面平衡的一颗棋子,是上头施展缓兵之计的遮羞布,只要不丢了命去,大概也没人会想起她,更不会站出来维护她。

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,才能确定怎样才能更好地苟下去。

看了那么多宫斗片,有时候不是你安分守己就能关着门过自己的清闲日子。若你果真毫无出头之日,不说身边的宫人要攀高枝,便是份例都有可能拿不到手。她再怎么不挑,也不会主动去过那苦哈哈的日子。

入宫最可惜的是没能随个嬷嬷进来,不然,她就省事很多。抱琴虽忠心且能干,却终究是个涉世未深的姑娘,许多人心险恶内宅腌臜都不懂。身边这些服侍的人都是宫里配的,什么来历的都有,若说没有别家的眼线,简直就不合常理,怎么甄别使用就成了问题。

她这样刚入宫的低阶嫔妃宫里一大把,虽说大家都擦亮眼睛想看谁会是那个出头鸟,却因人数众多,难免目标分散。元春背后有贾王两家,不懂行的忌惮她,懂行的并不在意她,加上她甫一入宫就抱恙,倒是勉强过了几天清净日子。

宫里的规矩相对于国公府,又严苛许多。宫人的自由度相对较低,绝大部分宫人只能在自己当差的范围内活动,除非主子有差遣,一般不能随意到其他地方晃荡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宫人之间相互勾连的情况。当然,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做个有心人,总能寻到机会。

一入宫门深似海,后妃也不是不能跟外界联络,只是宫女出宫不便,便只能依靠太监。这些太监谁不是捞钱的主?贾府养大了这些办事太监的胃口,起初还不在意那三瓜俩枣,后面落魄起来,没由头都要上门打抽丰,越来越难打发。

当然,太监们想不想挣这份钱,不在于元春想不想求他们办事。你没需求,他们总能创造条件制造需求。只如今贾府看着还算体面,上头也没有痛下杀手的意思,看碟下菜的人也不至于硬踩上来,触个霉头坏了局面反倒不好。

墙倒才众人推嘛,何必急于一时。

王喜凤想来想去,似乎没有什么可腾挪的空间。

元春处于双方权力制衡的中心,除非大罗神仙金光护体,否则早晚还是那个结局。她封不封妃,什么时候封妃,什么时候死,都是上头根据争斗的进度表安排好的,棋子本身并没有话语权。别的妃子或许还可以母凭子贵搏个前程,元春是决计生不出孩子的。除此之外,她再没有什么让人另眼相看到能跳出既定命运的价值。

多活几年少活几年对王喜凤来说意义并不大,她哪回不是活到累?真的是过够了。生命的魅力不在于长短,有限的时间里尽量让自己过的好,那才叫值。

在被祭天之前,只要她自己不作死,想必也没谁真的想要她的命。那么她的人生课题就是如何在后宫尽量过上吃穿不愁的小日子。贾府?随便吧。她本身就是个缓冲带,入宫意味着使命的开启,旁的已然不在她的使命范围内,她也管不了那么多。

王喜凤养了几天病,渐渐便好了。病既然好了,就得跟早晚课似的每天按时出门给皇后娘娘请安。她品阶不高,分到的屋子也只是个陈设和大小都一般般的配殿,身边服侍的人也不多,还不如荣国府配给元春的排场。不过,上头有嫔位的娘娘压着,无论风雨首先在高位嫔妃那里过一轮,倒也安稳。

宫里美人应有尽有,环肥燕瘦,便是日日看也不嫌腻。王喜凤经受过四郎嬛嬛的熏陶,对于嫔妃之间的明争暗斗阴阳怪气略有所闻,偶尔听些你来我往的酸话并不觉得如何。只是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,虽说宫斗的确残酷而惨烈,却也讲究个机缘和分寸,并不是个个跟乌眼鸡似的日日闲着无聊非要搅三分。

元春的人设颇有些意思。

她本是武将家的小姐,却病歪歪娇怯怯的,还传出了些才名,不免让文官家的小姐们暗暗嘲笑。毕竟,这种没才华硬凹人设的搞法实在太烂大街了,尤其是在武勋之中尤为突出,为了给姑娘找个好人家,这帮武夫也是拼了。总不能孩子到了说亲的年纪,跟媒婆说这姑娘刀枪剑戟样样精通?唉!

也别怪武将家的小姐不朝着才女方向奋斗,名副其实岂不更好?只是基因和家庭氛围决定了她们学起来会更艰难些。尤其是武勋在找靠谱的夫子上明显也比不过文官们。若不是史家有文臣的根子,贾府的姑娘们也难养出那股书卷气。

旁人或许是炒作,可以元春为代表的贾府姑娘们实打实有些才华在身上。可惜水已经被搅浑,武勋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早已深入人心,总不能为了辟谣自卖自夸?更破廉耻好不好。

元春有着国公府嫡女的骄傲,或许为此堵着口气,甚至不平过。王喜凤却挺欢喜,她就是个文不成武不就还病歪歪没啥交际手腕的娇小姐,这样的人设多适合埋头苟命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