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事成双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好事成双小说 > 七零空间养娃改嫁前世恋人 > 第14章 过年了

第14章 过年了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对于张德宏父女的阴谋算计,苏晚心中早有防备。

她并不急于打草惊蛇,而是静待时机,准备在关键时刻揭发他们的罪行,既为原主讨回公道,也为冤死的张建业报仇雪恨。

转眼间年关将至,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。

家家户户都忙着洒扫除尘、置办年货,苏晚也带着三个孩子将家里彻底打扫了一遍。

虽然平日里用空间里的清洁工具更方便,但为了掩人耳目,她还是像普通农妇一样,拿着竹扫帚和粗布抹布,带着孩子们把屋子收拾得一尘不染。

“大娃,把窗户擦干净些。”

苏晚站在凳子上,仔细擦拭着房梁上的蛛网。

大娃踮着脚尖,用抹布认真擦拭着窗棂。

二娃和安安则拿着小扫帚,像模像样地清扫着角落。

阳光透过擦亮的窗户照进来,整个屋子都焕然一新。

准备年货时,苏晚趁着孩子们午睡,从空间里取出了不少好东西:油亮亮的腊肉、红艳艳的香肠、饱满的干果、五颜六色的糖果,还有酥脆的饼干。

她将这些年货分门别类地藏好,又在厨房显眼处摆了些普通的米面油盐,以备不时之需。

除夕这天清晨,苏晚就忙活开了。

她从空间取出一只肥美的老母鸡,炖了一锅金黄透亮的鸡汤,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。

又蒸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,鱼身上撒着翠绿的葱花,寓意“年年有余”。

包饺子时,她特意准备了两种馅料:猪肉白菜的鲜香多汁,韭菜鸡蛋的清爽可口,一个个白胖的饺子整齐地排在盖帘上,像元宝般讨喜。

三个孩子围在灶台边,眼巴巴地看着锅里咕嘟咕嘟冒泡的美食,不时咽着口水。

苏晚笑着用沾满面粉的手点了点二娃的鼻尖:“小馋猫,先去把桌子摆好。”

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,大娃认真地摆放碗筷,二娃和安安争着往桌上端醋瓶和辣椒罐。

当最后一道油亮诱人的红烧肉上桌时,暮色已经笼罩了村庄。

零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,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饭菜的香气。

一家人围坐在桌前,苏晚给每个孩子碗里都夹了一块颤巍巍的红烧肉:“多吃些,来年咱们的日子会更好。”

烛光下,孩子们吃得满嘴油光,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这一刻,苏晚真切地感受到,虽然她是个异世来客,但这三个孩子已经成为她最深的牵挂。

看着他们欢快的模样,她在心底暗暗发誓:一定要护他们周全,给他们最好的生活。

饭后,苏晚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放鞭炮。

二娃捂着耳朵躲在哥哥身后,又忍不住探头张望;

安安则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,眼睛却亮晶晶地盯着噼啪作响的爆竹。

最后,苏晚给每人发了一个红纸包着的小红包,孩子们兴奋地比较着谁的更厚实,叽叽喳喳地说着新年的愿望。

站在屋檐下,苏晚望着夜空中偶尔绽放的烟花,心中百感交集。

这个没有男主人的家,在她的操持下依然过得红红火火。

她轻轻呼出一口白气,对着满天星斗许下心愿:唯愿来年,岁月静好,现世安稳。

大年初二这天,连日的雪终于停了。

清晨的阳光洒在积雪上,将整个村庄映照得晶莹剔透。

苏晚早早起床,给孩子们换上新做的棉袄。

这些棉袄是她用空间里的缝纫机精心缝制的,内里絮着从棉胎里拆出的新棉花,再配上新织的羊毛衣,足以抵御寒冬。

“慢慢吃,别着急。”苏晚将热牛奶、煮鸡蛋和馒头摆在桌上,看着三个孩子乖乖吃饭。

她转身去准备年礼:两斤油亮的腊肉、两罐自制的香菇肉酱,还有一包红糖。

这些都是农村里难得的厚礼。

年前分的猪肉被她悄悄“替换”成了腊肉,既方便保存又体面。

收拾妥当后,苏晚小心翼翼地将安安放进背篓,用毛毯裹得严严实实。

大娃和二娃一左一右牵着她的手,穿着新棉衣的小脸上满是兴奋。

“路上滑,走慢些。”她轻声叮嘱,两个孩子乖巧地点头。

一行人踏着积雪往红旗大队走去。

路上偶遇回娘家的村民,苏晚都含笑问好,举止得体。

她心里清楚,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,言行稍有不慎就会惹来闲话。

走了约莫半个时辰,远处红旗大队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。

苏晚的娘家就在村口不远处,几间青砖瓦房在皑皑白雪中显得格外醒目,屋顶的烟囱里正冒着袅袅炊烟。

远远地,苏晚就望见苏母站在院门口的身影。

老人裹着厚厚的棉袄,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单薄,却仍执着地朝着村口方向张望。

直到看见苏晚一行人的身影,老人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,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了上来。

“哎呀,可算来了!”苏母的声音里满是欢喜。

她一边说着,一边不由分说地接过苏晚手里的背篓,又小心翼翼地将安安抱进怀里,心疼地摸了摸孩子冻得通红的小脸,“这么冷的天,路上累坏了吧?快进屋暖和暖和。”

苏晚微微一笑,摇了摇头:“不累,路上雪停了,走得还算顺当。”

她的语气轻松自然,眼神中透着几分暖意。

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,她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,能够自然而然地与原主父母相处了。

苏母的目光温柔地落在大娃和二娃身上,眼中满是慈爱:“快进屋吧,屋里暖和,你爹正等着你们呢。”

说着,她一手抱着安安,一手牵着二娃往屋里走。

一家人踏进屋内,暖意扑面而来。

苏父正盘腿坐在炕上,手中握着一杆旱烟,烟雾缭绕间,他的脸上浮现出温暖的笑意:“来啦!”

“姥爷。”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喊道,声音清脆而整齐,像一串银铃般悦耳。

“哎,快上来,暖暖身子。”苏父连忙将旱烟杆搁在一旁,伸手招呼他们上炕。

小小年纪的大娃懂事地把鞋子脱下来摆好,还帮着弟弟妹妹脱鞋放好,这才爬上炕坐好。

“爹。”苏晚神色如常,语气自然地唤了一声。

她环顾四周,发现苏大哥、二哥和小弟都不在家,想必是去了各自媳妇的娘家拜年。

“快,先上炕暖暖身子。”苏母一边说着,一边拉着苏晚的手往炕边走去,眼里满是关切。

她打量着闺女略显单薄的身形,心里一阵心疼。

前阵子那场病让苏晚瘦了不少,脸颊都凹陷了些,身子骨看着还是那么伶仃。

苏母忍不住念叨:“你这身子骨还没养回来呢,可不能马虎,得仔细养着,别累着自己。”

她手脚麻利地铺好炕上的褥子,又转身去端了几碗热腾腾的姜汤,递到苏晚手里:“来,先喝点热的,驱驱寒气。这大冷天的,可不能再着凉了。”

苏晚接过碗,感受到掌心传来的暖意,心里也跟着一暖。

她轻声应道:“娘,您别担心,我没事的。”说完,她低头抿了一口姜汤,热气顺着喉咙滑下,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。

苏母看着她,眼里满是慈爱,仿佛怎么看都看不够似的。

“来,大娃,你也喝一些姜汤,暖暖身体。老头子,你喂一下二娃和安安,小心些,别烫到了。”苏母继续说道。

“知道。”苏父应了一声,接过碗小心地喂起两个小的来。

苏晚喝完姜汤,将背篓里的年礼一一拿出来,递给苏母:“娘,这是给您和爹带的年礼,东西不多,您别嫌弃。”

苏母接过东西,嘴里唠叨着:“你这孩子,自己日子也不容易,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啥?老头子,你看?”

苏父抬眼看了看,目光在那些年礼上停留了片刻,嘴角微微动了动,似乎想说些什么,但最终只是点了点头,声音低沉却带着几分温和:“收下吧,闺女一片心意。”

他心里盘算着,闺女日子过得紧巴,还惦记着家里,这份孝心难得。

大不了以后多补贴帮衬下闺女就是了。

“哎,那我收起来了。”苏母闻言,也收下了,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把这些东西用在闺女和外孙身上。

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腊肉,想着等会就把它炖了,让闺女和外孙们都补补身子。

她一边收拾年礼,一边念叨着:“晚儿,你这腊肉腌得不错,闻着就香。等会儿娘给你们炖了,再炒几个菜,咱们好好吃一顿。”

苏晚笑了笑,心里暖暖的:“娘,您别忙活了,随便吃点就行。”

苏母摆摆手,语气里带着不容反驳的坚定:“那怎么行?你们难得回来一趟,娘得好好给你们补补。你看你,瘦得跟什么似的,大娃二娃,还有安安,也得多吃点,长身体呢。”

苏父在一旁听着,赞同地点点头。

苏晚笑了笑,也没有再说什么。

她知道,原主的父母一直很疼原主,即便她嫁出去了,也时常惦记着她。

“你们坐着,我做饭去。”苏母说着,拿着东西就往外走去。

“娘,我帮你。”苏晚站起身,跟着苏母往厨房走去。

留下苏父带着大娃三个孩子在堂屋,苏晚没什么担心的。

厨房里,灶台上的铁锅被擦得锃亮,映着窗外的雪光。

苏母麻利地将腊肉放在案板上,菜刀在砧板上发出有节奏的“笃笃”声,薄如蝉翼的肉片整齐地排列开来,浓郁的肉香顿时充满了整个厨房。

苏晚挽起袖子站在水缸旁,清澈的井水从瓢中倾泻而下,冲洗着翠绿的菜叶。

水珠在菜叶上滚动,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彩。

“娘,简单做点就行,别太操劳了。”她轻声劝道,手上的动作却不停。

苏母头也不抬,刀功依旧利落:“傻丫头,你们难得回来一趟。”

她将切好的菜码放整齐,“大娃他们正长身体呢,得多吃点好的。”

说话间,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慈爱。

苏晚低头轻笑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菜叶。

恍惚间,记忆里浮现出原主小时候偷吃腊肉的画面。

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,趁着母亲转身的工夫,飞快地捏起一片腊肉塞进嘴里,烫得直跺脚。

那时的苏母也是这样,假装生气地拍她的手背,眼里却满是宠溺。

“晚晚,把菜给我。”苏母的呼唤将苏晚拉回现实。

苏晚连忙将洗好的菜装进菜盆子,递给母亲。

苏母接过菜盆,手腕一翻,腊肉和青菜便滑入热锅中。

铁锅里顿时“滋啦”作响,腾起一阵带着肉香的白色雾气。

她握着铲子熟练地翻炒,腊肉的油脂渐渐渗出,将每一片菜叶都裹上一层晶莹的油光。

“如今这日子啊,是越过越有滋味了。”

苏母的声音混在锅铲的碰撞声里,温和而沉稳,“搁在早年,莫说是腊肉,就是一碗稠粥都是稀罕物。”

她将火候调小了些,转头看向女儿,“人这一辈子,再难的路也得往前迈。日子久了,什么坎儿都能过去。”

灶膛里的火光映在苏母脸上,那些深浅不一的皱纹里刻满了岁月的智慧。

锅中的腊肉渐渐泛起金黄的色泽,翠绿的菜叶也变得油亮饱满,整个厨房里弥漫着令人安心的烟火气。

苏晚凝视着锅中翻动的菜肴,轻轻点头。

她明白母亲话中的深意,这是在劝她放下丧夫之痛。

胸口突然泛起一阵酸涩,那是原主残留的情感在作祟。

她深吸一口气,将这股不属于自己的悲伤强压下去。

“娘,我晓得的。”

苏晚的声音很轻,却字字有力,“为了大娃他们三个,我定会好好过日子。”

她伸手接过母亲手中的铲子,“您看,这腊肉火候正好,我来接着炒吧。”

苏母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,眼角的笑意比锅中的热气还要温暖。

腊肉的咸香与青菜的清新在空气中交融,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跳动着,将母女俩的身影投在土墙上,交织成一幅温馨的画面。

这一刻,连窗外的寒风似乎都变得温柔起来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